文库 高中资料 政治 高二年级下学期

统编版高中政治【选择性必修3】《逻辑与思维》1.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同步练习(含解析)

单元同步 部编版(统编版) 选择性必修三(下册) 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3 政治 统编版 高中 DOC   5页   下载0   2024-01-21   浏览14   收藏0   点赞0   评分-   免费文档
温馨提示: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,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3 页,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。
统编版高中政治【选择性必修3】《逻辑与思维》1.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同步练习(含解析) 第1页
统编版高中政治【选择性必修3】《逻辑与思维》1.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同步练习(含解析) 第2页
统编版高中政治【选择性必修3】《逻辑与思维》1.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同步练习(含解析) 第3页
剩余2页未读, 下载浏览全部
第一课‧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同步练习 一.单项选择题。 1.关于思维的形成,下列观点正确的是() A·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,是人脑的机能 B.有些较高级的动物尽管没有人脑,但也有思维 C·人之外的动物可以形成思维,但不能离开认识对象 D.形成思维离不开人脑这一生理基础,但可以离开认识对象 2.人,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,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,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.....然而,通过有思维 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,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!其原因是() A·人有大脑 B.人能直立行走 C·人有双手D.人有思维 3.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:当他晨起“看竹"时,产生了“眼中之竹”;然后,胸中涌起“画意”,此乃“胸 中之竹”;最后,“磨墨展纸,落笔候作变相”,形成了“手中之竹”。他反复强调“眼中之竹”不同于“胸中 之竹”,从科学思维角度看,这是因为() ①前者是感性的,后者是概括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,后者是间接能动的反映 ③前者是局限性,后者是无限性 前者是肤浅的,后者是深刻的 A.①② B.0④ C.②3 D.②④ 4.北京市社科院通过对比北京和纽约等世界城市的四方面数据: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设施和环境,得出结 论: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在30年左右。这体现的思维特征是() A.概括性B.间接性 C.群体性D.科学性 5.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要综合各方面考虑,抓住主要的、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,而对有些个别现象 如学习成绩偶有下降或上升,要舍弃,不予考虑。这是() A·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B.由此及彼 C.由表及里 D.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具体表现 第1页共6页 6.在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3个人,他们分别是德国人、日本人和中国人。途中上来一位客人,这位 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。德国人开始发问:“您能告诉我这种鱼的名称吗?它在生物学上的 类别及有哪些特征?”日本人接着问:“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?根据日本的气候、水温、水质, 这种鱼能不能生长?”轮到中国人来问了:“这种鱼是红烧好吃,还是清蒸更好吃?”这表明() A·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B.不同的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 C.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分 D.德国人、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思维风格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7.“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”,而思维却可以帮助人们突破这一天然的界限。这种观点表 明思维具有() A.间接性 B.概括性C.目的性D.预见性 8.下列反映思维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是() ①太阳东升西落②昼夜循环③某某同学长得很师④某某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③王明的 “教条主义”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.023 B.456 C.035 D.246 9.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,下列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( A·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.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.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D.经过理性认识达到思维 10.“眼见不一定为实”,这主要是因为() A.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.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一定就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.本质和规律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D.思维的间接性会导致认识失真 二.非选择题。 11.阅读材料,回答下列问题, 有人认为,思维在实践中产生,在实践中发展,又反作用于实践。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 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。因此,在实践中必须获得科学思维,尽量避免任何错误。这种观点是否正确? 为什么? 第2页共6页 12.阅读材料,回答下列问题, 东汉时期,王戎和几个小朋友到野外玩耍。看到路边有棵李子树,树上结满了李子,小朋友们纷纷跑 上前去摘李子,王戎却站在一边一动也不动。小朋友就问他为什么不摘李子吃,王戎说:“李子树长在路 边,结满了李子,却没人吃,说明李子是苦的。”小朋友们一尝,果然是苦的。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?这一特征是如何体现的?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同步练习 一.单项选择题。 1.关于思维的形成,下列观点正确的是() A·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,是人脑的机能 B.有些较高级的动物尽管没有人脑,但也有思维 C·人之外的动物可以形成思维,但不能离开认识对象 D.形成思维离不开人脑这一生理基础,但可以离开认识对象 【答案】A 【解析】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,是人脑的机能,同时其形成不能离开认识对象,故B、C、D三项表述 不正确。 2.人,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,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,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..…..然而,通过有思维 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,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!其原因是() A·人有大脑 B·人能直立行走 C.人有双手 D·人有思维 【答案】D 【解析】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思维,这是人所特有的属性,在正确思维的指导下,其实践 活动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, 3.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:当他晨起“看竹”时,产生了“眼中之竹”;然后,胸中涌起“画意”,此乃“胸 中之竹”;最后,“磨墨展纸,落笔候作变相”,形成了“手中之竹”。他反复强调“眼中之竹”不同于“胸中 之竹”,从科学思维角度看,这是因为() ①前者是感性
统编版高中政治【选择性必修3】《逻辑与思维》1.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同步练习(含解析)
下载提示

1、如果首次下次不成功,可再次下载。本站同一份资料不重复扣费;

2、如果浏览器启用了拦截弹出窗口,此功能有可能造成下载失败,请临时关闭拦截;

3、如果是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解压软件解压,再使用对应软件打开。软件版本较低时请及时更新;

4、资料成功下载后不支持退换,如发现资料有严重质量问题 【点此反馈】,如果属实,我们会补偿您的损失;

5、如果下载使用过程中还遇到其它问题可以到【帮助中心】查看解决方法;

6、最终解释权归本站所有,如有需要请与客服联系或【点此反馈

QQ
微信
小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