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文化常识
一、姓名和称谓
1.直称姓名
(1)自称姓名或名。如“五步之内,相如请得以颈
血溅大王矣”,“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”。
(2)用于介绍或作传。如“遂与鲁肃俱谐孙权”。
(3)称所厌恶、轻视的人。如“不幸吕师孟构恶于
前,贾余庆献谄于后”
(4)尊者对卑者称名。如“求,尔何如?”
(5)在尊者面前,卑者用名互称。如“夫子何晒由
也?”
2.称字
古人幼时命名,成年(男20岁、女15岁)取字,字和
名有意义上的联系。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,对平辈或
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。如称苏轼为苏子瞻等。
3.称号
号又叫别号、表号。名、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:前
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,后者由自己取定。号,一般只
用于自称,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;对人称
号也是一种敬称。例如:李白号青莲居士。
4.称谥号
古代王侯将相、高级官更、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
1
加的称号叫谥号。例如: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。
5.称斋名
指用号或室号来称呼。例如:姚鼎因名为槽
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、惜抱先生。
6.称籍贯
例如: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,故而人称孟襄
阳;柳宗元是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,故而人称柳河东。
7.称郡望
韩愈虽系河内河阳(今河南孟县)人,但因昌黎
韩氏为唐代望族,故韩愈常以“昌黎韩愈”自称,世人
遂称其为韩昌黎。
8.称官名
例如:“孙讨虏聪明仁惠”,“孙讨虏”即孙权,因
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,故称。把官名用作人的称
谓在古代相当普遍,例如:称贾谊为贾太傅。
9.称爵名
《训俭示康》有“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”一句,
其中的“寇莱公”即寇准,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,莱公
是省称。
10.称官地
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。如《赤壁之战》:“豫
州今欲何至?”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,故以官地称之。
11.兼称
例如:《游褒禅山记》中“四人者,庐陵萧君圭君
2
玉,长乐王回深父,余弟安国平父、安上纯父”,作者
对前两人兼称籍贯、姓名及字,对后两人先写与自己
的关系,再称名和字。
12.谦称
(1)表示谦逊的态度,用于自称。愚,谦称自己不
聪明。,谦称自己学识浅薄。,谦称自己或自己的
事物不好。卑,谦称自己身份低微。窃,有私下私自
之意,使用它常有冒失、唐突的含义在内。臣,谦称自
已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。仆,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
人,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。
(2)古代帝王的自谦辞:孤(小国之君)寡(少德
之人)、不谷(不善)。
(3)古代官更的自谦辞:下官、未官、小更等。
(4)读书人的自谦辞:小生、晚生、晚学等,表示
自己是新学后辈:如果自谦为不才、不、不肖,则表
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。
(5)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,常用“家”
“舍”等谦辞。“家”是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
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,如家父、家母、家兄等。“舍”
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幼亲属,前者如寒舍、
救舍,后者如舍弟、舍妹、舍侄等。
6)其他自谦辞有:因为舌人坐席时尊长者在
上,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“在下”;“小可”是有
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,意思是自己很平常,不足挂
3
高中【语文】状元笔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