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二:朗读与翻译
1.复习文言文的朗读与翻译,掌握文言文朗读停顿和句子翻译的方法。
2.正确的朗读文言文,准确的翻译文言句子。
一、思维导图
二、知识梳理
一、文言文的朗读
考试中,文言文的朗读往往是用朗读节奏,也就是文言文的断句来表现的。
文言文断句,传统上称之为“句读”。明辨句读,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。平时,我们重视文言文的诵读,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。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,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知识点一:断句的原则
文言文断句应遵循“两个原则”: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。(按结构和句意划分)
1.结构原则: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,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。
如:(1)今 / 天 下 / 三 分 。(《出师表》)
“天下”是一个词,“今”“天”不能连读,“天下” 不能断开。
(2)忠 之 属 也 ,可 / 以 一 战 。(《曹刿论战》)
“可以”古今异义,是两个词,是“可以凭借”之意,中间应稍作停顿。
2.意义原则:
即根据语意停顿,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,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。
如:(1) 刻 /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/ 于 其 上。(《岳阳楼记》)
这句话的意思是: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。“唐贤今人诗赋”是个短语,不能断开。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。
(2)但 少 /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。(《记承天寺夜游》)
这句话的意思是: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。“闲人如吾两人者”是定语后置,意思是“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”,是一个完整的短语,不能断开。
知识点二:断句的方法
1
.
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,按照“主/谓”或“主/谓/宾”的原则进行划分。
如:(1)予/尝求/古仁人之心。(2)问 / 今是何世。(《桃花源记》)
2
.
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,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。
句首语气词主要有:呜呼、噫、嗟夫(乎)、夫、若夫、盖等。
句末语气词主要有:也、乎、哉、矣、耳、焉、邪、耶、与、欤等。
如:(1)呜呼/其真无马邪/其真不知马也。(《马说》)
(2)莲/花之君子者也/噫|菊之爱/陶后鲜有闻。(《爱莲说》)
特殊情况:
(1)“者”,在作“……的人”或者表示间断停顿、或“者也”连用时,其后不能断句。
(2)“也” 也常用在句间,表句间语气舒缓,诵读时不能停顿,其后不能断句。
(3)“乎”有时用在句中同“于”,作介词(如:生乎吾前),其后不能断句。
3
.
在转折连词前应断开。
如:先帝创业未半/而中道崩殂。
4
.
古代是两个单音词,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,要断开。
如:(1)故天将降大任于/是人也。(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》)
5
.
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。
如:一鼓/作气,再/而衰,三/而竭。(《曹刿论战》)
“再而衰,三而竭”中“再”和“三”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“鼓”,“再”和“三”后面应作停顿,以体现谓语的省略。
6
.
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。
如:(1)其一/犬坐于前。
(《狼》)②山行/六七里。(《醉翁亭记》)
①中“其一”是指其中的一只狼,作全句的主语,“犬”在句中作状语,修饰“坐”,译为“像狗一样”;
②中的“山”修饰“行”,“山行”译为“在山上走”,它们都应连读。
7
.
对话、引文的标志后断开。
文言文中对话、引文常常“曰”“云”“言” 为标志,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,且大多用冒号顿开,后面“曰”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。
如果两人对话,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,以后就只用“曰”,而把主语省略。
如:(1)此中人语云/不足为外人道也。(《桃花源记》)
(2)公欣然曰/白雪纷纷何所似/兄子胡儿曰/撒盐空中差可拟/兄女曰/未若柳絮因风起/公大笑乐。(《咏雪》)
特殊情况:
“
曰
”
在文言文中还作
“
叫作
”“
称为
”
讲,切莫把这种用法的
“
曰
”
当作言语开始的标志。
如:(1)故自号曰醉翁也。(《醉翁亭记》)
(2)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。(《核舟记》)
8
.
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。
时间词主要有顷之、俄顷、向之、未几、已而、斯须、既而、俄而、俄、有间等。
如:(1)众宾团坐|少顷|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。(《口技》)
(2)其夫呓语|既而儿醒。(《口技》)
9
.
相同词语紧相连,一般中间要断开。
文言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,如果不属于形容词、名词的重叠形式,一般来说,它们分属两句话,应当从中间断开。
如:①徐庶见先主/先主器之。(《隆中对》)
②归来见天子/天子坐明堂。(《木兰诗》)
10.借助修辞与骈句
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:
(1)讲究修辞(顶真、排比、对偶、对称、反复等);
(2)句式整齐,四六句多。
如: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/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/是进亦忧/退亦忧。(对偶)(《岳阳楼记》)
11. 留心古代的“国名、年号、地名、官名、郡爵、史实”
如:(1)陈/康叔公/尧咨/善射。(《卖油翁》)
“陈”系姓氏,“尧咨”是名,“康叔公”是谥号,“公”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。
(2)虞山/王毅/叔远甫/刻(《核舟记》)
地名——姓名——字——“甫”古代对男子的美称。
二、文言文的翻译
知识点三:翻译的原则
1.信、达、雅
(1)“信
”
:真实,准确。实词虚词做到字
【讲练测】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二:朗读与翻译(讲练)(部编版)(含解析)-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