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: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
B
能力提升卷
一、选择题(每题2分,共50分)
1.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“武王伐纣”的铭文。由此判断,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( )
A.战国
B.夏朝
C.商朝
D.西周
2.将夏桀、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纳为一类的标准是( )
A.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
B.他们都轻徭薄赋,爱民如子
C.他们都重用人才,改革内政
D.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
3.夏、商、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,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,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( )
A.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
B.国君暴虐无道,统治昏聩
C.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
D.诸侯内乱,战争不断
4.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,演绎了“烽火戏诸侯”的故事。最初几次周幽王派人点燃报警的烽火后,诸侯都会带兵前来,保卫周王,诸侯这样做,是因为分封制下( )
A.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
B.诸侯必须向周王进纳贡物
C.诸侯必须服从周王调兵
D.诸侯可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
5.春秋时期政治局面是: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”。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( )
A.分封制
B.禅让制
C.世袭制
D.郡县制
6.在殷墟甲骨文中,已有“春、夏、秋、冬”四字,“春”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,“夏”字像草木繁茂之状,“秋”字像果实累累,谷物成熟,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,整体寓意春种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由此可以得出( )
A.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
B.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
C.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
D.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
7.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“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”展览于2013年4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。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( )
A.
B.
C.
D.
8.下图文物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哪一个领域的杰出成就( )
A.陶瓷制造业
B.玉器制造业
C.青铜铸造业
D.纺织加工业
9.下列通过观察下图而解读出的商朝的历史信息中,错误的是( )
A.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
B.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
C.商朝的甲骨文确立了汉字象形、表意的基本特征
D.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
10.2021年,四川省三星堆遗址的再次挖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。考古学家指出,三星堆青铜器在种类、造型、纹饰、功用、艺术特点等方面均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商、周青铜器有明显不同。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特征是( )
A.博大精深
B.开放创新
C.多元一体
D.兼收并蓄
11.春秋时期,很多成语故事和历史人物有关,其中哪个成语和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有关( )
A.问鼎中原
B.尊王攘夷
C.退避三舍
D.卧薪尝胆
12.春秋时期,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”说明了( )
A.诸侯的强大
B.周天子不喜欢管理国家
C.周天子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
D.周天子喜欢依附诸侯
13.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,如:退避三舍、卧薪尝胆、围魏救赵、纸上谈兵等。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( )
A.奴隶制开始形成
B.封建制开始确立
C.生产力飞速发展
D.诸侯兼并争霸不断
14.据记载,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,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。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,朝晋20次。这说明( )
A.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
B.周王室衰微
C.周天子势力强于诸侯
D.齐、晋主动与鲁国结好
15.某一历史人物“对内整顿朝政,对外‘尊王攘夷’,终于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成就了春秋第一霸”,这位历史人物是( )
A.齐桓公
B.晋文公
C.楚庄王
D.周武王
16.孙膑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,下列有关孙膑的叙述与史实有出入的是( )
A.典故“田忌赛马”反映了孙膑卓越的军事才能
B.用“减灶计”制造了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
C.指挥的“围魏救赵”成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
D.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四十万
17.据考证,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,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。公元前273年属于( )
A.公元前3世纪70年代
B.公元前3世纪80年代
C.公元前2世纪70年代
D.公元前2世纪80年代
18.战国中后期,诸侯国之间出现了“合众弱以攻一强”“事一强以攻众弱”的历史现象,其中的“一强”是指(
)
A.秦
B.吴
C.楚
D.越
.
19.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,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。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( )
A.促进生产力的发展
B.缓和社会矛盾
C.实现富国强兵
D.增强周王室的实力
20.在战国后期的秦国,如果一个农民想免除劳役,最好的办法应该是( )
A.合法经商致富
B.不隐瞒犯法行为
C.当兵立军功
D.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
21.有位学者称:孔子之道不是他个人的道,而是上承两千多年,下启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精神。“孔子之道”应是( )
A.“仁”的思想
B.“兼爱”的思想
C.“非攻”的思想
D.“无为”的思想
22.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“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”。“百家争鸣”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( )
A.孔子“有教无类”,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
B.商纣暴政,人民怨
【基础过关】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: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能力提升卷 部编版(含解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