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单元
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
加居(二)(第6-7课)
【时空坐标】
《辛丑条约》完全沦为
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
戊成
公车
中国同盟
武昌
上书
变法
八国联军侵华战争
会成立
起义
(1900-1901)
甲午中日战争
1895年
1898年
1900年
1901年
1905年
1911年
辛亥革命
义和团运动(19世纪末20世纪初)
1868年日本)
1
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
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14年第一次
界
、明治维新
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
形成两大军事集团
【世界大战爆发
【考点梳理】
考点一 戊戌变法
课程标准:知道康有为、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,了解“百日维新"的主要史实。
康有为
梁启超
1.背景:甲午中日战争后,《马关条约》签订以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,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,
2.目的:救亡图存。
3.过程:
(1)兴起(序幕)一一公车上书。
①时间:1895年春。
②领导人:康有为、梁启超。
第1页共23页
③意义: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,
(2)发展一一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思想
①代表人物:康有为、梁启超、严复、谭嗣同等。(他们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或维新派)
②具体措施:
a.组织学会,如:强学会、南学会等。
b.创办报刊,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《时务报》和天津的《国闻报》。
c.宣传变法,如:梁启超在《时务报》发表《变法通议》提出"法者,天下之公器也;变者,天下之公理也”;
严复所译《天演论》,宣传“物竞天择”“适者生存"生物进化理论,他所主持的《国闻报》以“通上下之
情”“通中外之故"为目的,号召变法图强等。
(3)高潮——百日维新(戊戌变法)。
①时间:1898年6月11日一9月21日共103天,史称"直日维新”
②标志:光绪帝颁布“明定国是"诏书,实行变法
(4)结果: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。1898年9月21日,慈禧太后发动戊戊政变
囚禁光绪帝,谭嗣同、刘光第、林旭、杨锐、杨深秀、康广仁等“戊戌六君子”遇害,变法失败。
4.主要内容:
政治
裁撤官兀员,允许官民上书言事
经济
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,发展农、工、商业;改革财政,编制国家预算
思想文化
废除八股,改试策论,开办新式学堂(京师大学堂,即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)
军事
裁减绿营,训练新式军队
5.性质:是一次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
6.意义: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,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
7.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:
(1)失败原因:主观上,脱离广大人民群众,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;客观上,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;根本原
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、妥协
【讲练学案】13-第十三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(二)(第6-7课)(含解析)(中考历史总复习)